六月的淺夏很適合用中山路南段的煙火味來喚醒,有含情的盈盈信念。嘗新鮮出爐的小籠包,都有著令人說不出的滿足。意足飯飽后,慢悠悠地走在世情熙攘的水門巷里,感受泉州城里再樸素不過的清歡。若偶遇著街頭攤販與常客間那揉于日常寒暄里的默契,就以一種連流汗都很坦蕩的心情,邂逅舊時光里遺存的另一種信仰。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聯排式騎樓建筑商業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街區。1998年沿街立面整修,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
中山路就像活的博物館,那些深藏在街區里的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老泉州人如數家珍。然而,中山路在歲月流轉中老態初現:騎樓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交通不便居民外遷、沿街商業業態轉型陣痛。如何在改善中山路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激發街區活力的同時,又能延續和保護古街的風貌,牽動各方人士的心。不少店面前的吊頂都有不同程度損壞,店面門前的吊頂缺失嚴重,有的吊頂甚至懸空,搖搖欲墜。在脫落的吊頂內部以及店鋪外墻上,各種電線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一旦出現短路,極可能引發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