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綠化受土地資源稀缺的限制,城市只能大力發展立體綠化。推進立體綠化組合花盆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熱島效應、雨水內澇、霧霾等“大城市”病。每逢暴雨過后,許多城市出現內澇,“城市看海”屢見不鮮,而自相矛盾的是,城市缺水情況愈發嚴重。毋庸置疑,綠化是減輕這些現象的重要途徑。然而,土地資源愈發稀缺,使得綠化只能“向天空借地”。
立體綠化組合花盆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花園式屋頂綠化可截留雨水64.6%,簡單的屋頂綠化可截留雨水21.5%,在排水工程中可相應減少下水管道、儲水池的尺寸,節省建材費用。而在抑制霧霾上,立體綠化組合花盆有滯塵、殺菌、吸收低濃度污染物和釋放負離子的作用,根據研究表明,簡單屋頂綠化每年平均滯塵量為8.5克/平方米,這個數字放在花園式屋頂綠化則高達12.3克/平方米。
未來的立體綠化組合花盆將上升到“立體園林”的新高度,這是一種包含立體綠化、再生能源、新型農業在內的立體園林,可實現資源的循環使用、空氣凈化以及“都市農業”等多種功能,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重現“山水田園”場景。立體綠化組合花盆的主要載體包括:建筑物的屋頂、樓面,立交橋、天橋等交通基礎設施,市政環衛設施和公園服務設施等。而在這些載體中,以屋頂的體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