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立面在歐洲的藝術與工藝運動和現代風格運動中有著極重要的位置。例如在20世紀初的德國新藝術運動中,攀緣植物爬山虎做為房屋和花園之間的轉換。在二十世紀30年代,立體綠化組合花盆由于新建造技術的興起和人們對墻體穩定性的擔憂,攀緣植物在建筑立面的使用逐漸減少。
植生建筑外墻在北美地區相對少見,他的學術理論現在再次被伊利諾斯大學學生所運用。法國植物學家Patrick LeBlanc則是為立體綠化組合花盆設計具有現代感圖案的第一人。他使用完整的水培系統,運用惰性媒介和成百上千奇異的植物品種。他的第一個植物墻項目位于工業科學博物館。
植物墻也稱為‘生物墻’、‘垂直花園’或者‘垂直植物復合墻’(VCW)。你可以將它想象為一塊懸崖:立體綠化組合花盆合成介質是懸崖植物攀爬的巖土,而水培系統則循環產生干濕兩季。植物品種的選擇在植物墻的設計中極為重要:植物必須可以自行直立生長并且具有美觀的葉子。第一代植物墻使用熱帶植物,而現在的植物選擇就更為廣泛。具有美麗圖案的植物墻現在是新興的城市藝術。
對城市和居民而言,立體綠化組合花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保護建筑體免受直接風吹日曬并為城市帶來更多的花園空間和蔬果種植空間。在陽光直射下,裸露的墻體通過熱傳導使建筑內溫度升高,并加重城市熱島效應。植物墻上植物的葉子通過蒸散作用產生水分,可以降低周圍空氣中和建筑體的溫度。大面積的植物墻還可以在城市中產生微氣候。東京工業大學的研究已證實植物墻可降低建筑的能源損耗。同時防止由城市風產生的城市灰塵和吸收空氣中的重金屬顆粒。
植物墻在景觀設計中還比較新鮮,但是技術發展與改良速度極快。現在立體綠化組合花盆正在占領越來越多寶貴的城市空間。每個國家都在發展適合自己的植物墻方案。在墨西哥城,他們覆蓋橋梁和道路難看的混凝土結構。在嚴冬漫長的加拿大,植物墻則被置于室內,以幫助緩解應季性情緒紊亂癥。雖然他們也存在一些短處,例如栽培媒介是不可降解的合成材質和需要大量用水。但植物墻將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綠,讓花園更舒適。